第一百一十一章:他年若我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求月票】(2/2)
大夏文圣第一百一十一章:他年若我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求月票】: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缓缓驶出了城内。
而后朝着京都一路狂奔。
囚车的速度不会太快主要是担心顾锦年在车内不好受。
众人不敢加快速度。
而这一路上当有人看到刑部的囚车下意识都是避开可听闻车中是人是谁后不由肃然起敬。
甚至路过一些府城时百姓们闻声而动纷纷过来。
有些百姓更是做了一些好菜好饭特意给顾锦年送去。
甚至各地官员也来亲自目送顾锦年。
还有一些江湖武夫他们听闻这件事情后主动出现为顾锦年护卫。
白鹭府的事情。
在这几天传遍了整个大夏王朝甚至已经传到了匈奴国扶罗王朝大金王朝去了。
虽然各国有意想要打压这种消息可架不住百姓悠悠之口。
即便是他国的百姓再听闻顾锦年所作所为后也不禁落泪赞叹顾锦年一声青天。
抛开国家身份不谈顾锦年所做之事如何不让人感慨?
但最为激烈的自然是大夏王朝。
整个大夏王朝都已经知道这件事情官员们敬佩顾锦年这份为民之心也痛恨白鹭府的不作为。
一些读书人更是写诗赞扬顾锦年不缺乏老一辈的读书人一些名流之士也纷纷对此事评价夸赞顾锦年所作所为。
但不管如何。
有一件事情是所有人都明白的。
顾锦年为民的确没有太大问题。
出发点是好的没错。
可终究还是践踏了国本这几日朝堂内为这件事情争议不休。
也是有一部分人站出来认为顾锦年所作所为是为了百姓故此希望刑部法外开恩给予惩罚可以但不要太狠。
可大部分官员还是认为此桉涉及太大影响层次太深了。
国无法则无根。
顾锦年虽然是为了一方百姓做事可践踏了国家律法僭越了自古以来的规矩这是死罪。
再加上大夏王朝所有藩王诸侯还有大大小小许多官员看着。
一时之间刑部的压力最大。
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无非就是杀和不杀。
不杀国本动摇藩王诸侯大夏王朝大大小小的官员以后可不可以效彷?是不是当真出了这种事情不需要汇报朝廷只要是为百姓做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甚至到最后朝廷下了圣旨你都可以不管不问?
有句话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可这指的是特殊情况非常时刻而且虽然话是这样说古今往来除了要造反的将军有那个将军真敢这样做?
真要做了即便立下泼天的功劳归来以后其下场只怕也是十分难看。
而若是杀的话。
岂不是寒了百姓的心?而且顾锦年身后是谁刑部岂能不知道?
因为这件事情刑部尚书头疼了许久到最后他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去求见陛下希望能得到答复。
只是面圣过后刑部尚书一脸沉重的离开宫内。
陛下只说了一句话。
依法办桉。
陛下开口了刑部尚书自然不会有其他想法可是这件事情无论是杀还是不杀对大夏来说影响都很大。
回到尚书房。
刑部尚书看着面前的卷宗沉默了许久。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取来毛笔染了些朱砂墨赫然在卷宗上留下几个字。
【斩立决】
这是他的批文。
斩立决。
他只能这样做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卷宗审批完徐平长长吐了口气。
而后将卷宗交给下面人送往皇宫等待陛下的最终审批。
走出尚书房内。
徐平望着院中的菊花有些沉默最终他缓缓开口。
“他年若我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世子殿下当真天下无双啊。”
“老夫惭愧。”
徐平感慨他由心底敬佩顾锦年虽然站在他的立场他也是判顾锦年秋后问斩。
可顾锦年所作所为让他发自内心的敬佩。
临阳侯当真生了个好儿子。
镇国公也当真有了个好孙子啊。
卷宗送走了。
而此时此刻。
相府当中。
李善站在书房缓缓落笔将顾锦年在白鹭府作的诗写下。
到最后他的毛笔缓缓落下。
眼中平静无比。
“想要借此得民心吗?”
“不可能的。”
他喃喃自语眼神当中充满着各种想法。
而与此同时。
西境府。
一座巨大的宫殿当中祁林王握着一枚玉佩看着下人呈上来的诗词。
眼神之中尽显冷漠。
而宫殿下方一道声音也缓缓响起。
“王爷。”
“顾锦年再一次破坏我等计划若现在没有对策的话只怕难以完成大业啊。”
声音响起是一名黑衣人他立在宫殿当中如此说道。
“你们做的太过分了。”
祁林王望着黑衣人眼神冰冷道。
感受到祁林王的目光后者没有丝毫畏惧而是缓缓开口。
“王爷并非是我等做事过分而是无毒不丈夫啊。”
“如若不这样做大夏王朝必然一飞冲天国君之位也将稳固如山。”
“请王爷见谅。”
后者出声对于白鹭府发生的事情没有一点愧疚反而认为无毒不丈夫。
“哼。”
祁林王冷哼一声很显然他的确不满。
可过了一会他的声音又继续响起。
“不管如何你们所做事情都给本王停下来。”
“朝廷一定会重视此事到时候顺藤摸瓜尔等计划都将付之东流。”
“眼下要做的事情就是发动一切力量赐死顾锦年。”
“他快要得民心。”
“若他得了民心以后谁都对付不了他不能让他成长起来。”
“本王该做的事情也已经做完了让你后面的人也要尽全力若顾锦年此番不死我们的合作本王要重新考虑了。”
祁林王开口。
白鹭府的事情他有参与但的确不清楚具体情况只是包庇了很多人罢了。
如若知道是这样的情况他不会参与的。
这是心中最后一丝良知。
可事已至此让他放弃自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差最后一步若有机会他还是想尝试拼一拼。
“请王爷放心。”
后者点了点头随后转身离开。
待他走后祁林王的眼神当中也出现了犹豫之色。
一直到翌日。
大夏京都。
天还未亮。
许多百姓已经早早起来了。
今日他们知晓有一个叫做顾锦年的人要押送回京了。
百姓们在必经之路等待着。
想要看一看顾锦年。
这几日白鹭府的事情在京都热议不绝众人为顾锦年的遭遇打抱不平。
认为顾锦年一心为民却惨遭入狱。
可人微言轻起不到什么作用。
如此等到寅时时囚车缓缓出现映入百姓目光之中。
囚车到来。
百姓们纷纷望了过去。
囚车当中。
顾锦年静静盘坐他这些日子都显得平静也很少说话。
他心中也在思索诸多道理。
江陵郡的事情。
白鹭府的事情。
太多太多的事情让他不由自我思考。
不知道为何顾锦年逐渐有些明白一些道理他在思考自己是否要立言。
但最终他摇了摇头。
虽经历苦难。
但还没有彻彻底底的明悟真理还是需要一定的补充还有一定的内心认可。
否则不遵从内心也无法真正立言。
立人生之言。
“世子殿下到京都了。”
刑部主事的声音响起提醒了顾锦年一声。
听到这话顾锦年逐渐回过神来他目光望着京都的百姓。
百姓们结伴而来其中还有诸多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望着顾锦年就如同仰望着一位圣人一般眼神之中是敬佩。
“世子万古。”
人群中也不知道是谁高呼了一声。
下一刻震耳欲聋的声音随之响起。
“世子万古。”
一道道声音响起这声音汇聚如海震散云霄。
百姓也好读书人也罢他们早就听闻过顾锦年的事情。
今日只是抒发于心道一声世子万古。
面对这般的赞赏顾锦年内心十分平静他所做之事并非是想要得到赞扬罢了。
囚车缓缓行驶顾锦年平静无比。
可就在此时。
一行队伍出现。
为首之人是刘言他带着一些宫中侍卫拦住了囚车。
而后缓缓展开圣旨出声开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世子顾锦年为民除害救白鹭府百姓于水火之中此乃不朽之功为天下读书人之表率也。”
“然世子顾锦年抗旨不尊僭越国本任意妄为虽情有可原但国法不可乱不可功过相抵故而由刑部定卷判世子顾锦年七日后于西门菜场斩立决。”
“不可更改不可大赦钦此。”
声音响起。
刘言将圣旨放下。
而周围百姓却不由哗然一片。
赐死?
谁能想到顾锦年居然要被赐死?
他们知道顾锦年这回虽然是救了百姓可也闯了大祸。
明白朝廷一定会严惩顾锦年可没想到的是居然要被赐死?
而且是七日后就要问斩?
这时间也太快了吧?
“为何如此之快?世子殿下所作所为需要衡量这么快就有所定夺?这就是朝廷办桉吗?”
有读书人忍不住开口质问刘言。
“这就是刑部吗?白鹭府官员犯下滔天大罪却要慢慢审问世子殿下为民除害不过是僭越规矩就直接判斩?这还有公道吗?”
“我等不服世子殿下无过不可斩。”
“对不可斩。”
一道道声音响起是一些读书人他们再听到七日问斩后直接忍不了了。
他们开口想要替顾锦年发声。
不仅仅是他们即便是这些百姓也忍不住纷纷开口为顾锦年打抱不平。
面对众人的喧闹刘言没有说什么而是快步上前将圣旨递给顾锦年。
“学生接旨。”
囚车内顾锦年接过圣旨再听到旨意后他内心毫无波澜。
“世子殿下。”
“牢中可能有些苦寒您忍受着点有人在关注着您有些苦必须要吃。”
刘言开口提醒了顾锦年一句。
“恩。”
顾锦年点了点头。
也没有多说什么。
如此在无数百姓的争议下。
囚车朝着京都大牢走去
京都大牢于北城。
牢房森严。
待顾锦年下了囚车后牢头亲自走来迎接顾锦年。
不敢有半点怠慢。
虽然他知道陛下的旨意是什么但也不敢有半点怠慢。
镇国公的孙子他惹不起。
进入大牢内。
昏暗。
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弥漫而出。
臭味汗味还有一些古怪的味道。
大牢昏暗无比。
同时也森严无比有狱卒不断巡视每一间牢房内都扣押着重犯有些是官员有些是江湖上的草莽还有一些是土匪头子。
随着顾锦年的出现这些人不由好奇望了过来不过似乎之前有所提醒这些人见到顾锦年后没有说什么。
不然按照以往做事风格只怕已经开始叫喊起来了。
很快跟着狱卒而行。
来到了牢门外。
牢内不过八尺宽四寻深屋内又短又窄但对比其他牢房来说这里至少还好一些略显干净而且明显是做过手脚的没有显得太过于沉闷。
而且有一扇小窗能透进来一些光。
“世子殿下。”
“牢中环境不好这是我等竭尽最大能力为您准备的还望世子殿下莫要嫌弃。”
牢头开口显得毕恭毕敬。
“多谢了。”
顾锦年走进牢内只道了一句谢谢随后盘腿坐下。
微弱的光芒投了下来顾锦年闭目修神。
虽然这里脏乱差可却给了顾锦年足够的安静。
顾锦年的心也缓缓平静下来。
他的确也需要一定时间来平下心。
只不过相对比牢房的安静。
外界早已经是乱作一团了。
顾锦年被判斩立决的事情瞬间传开京都内无论是百姓还是读书人皆然深感不服。
一为江宁郡水灾之事替百姓伸冤。
二为大夏王朝立言不和亲不纳贡。
三为江陵郡百姓斩杀官员已平民怨。
这三件事情百姓们历历在目可最终落了个斩立决的下场。
这如何让人服气?
议论很大。
也引来了巨大的民怨。
大夏书院当中所有学生纷纷写文章借助自己家族的势力为顾锦年请命。
京都读书人也受到感染联名请命希望皇帝法外开恩饶恕顾锦年之过。
而镇国公府。
也闹得不可开交顾锦年的母亲宁月公主哭喊叫天要去看望自己的儿子。
大夏皇宫内。
太后得知此事更是气的大发雷霆亲自去找了永盛大帝。
闹的很大。
可以说认识顾锦年的人几乎都为顾锦年想办法就希望陛下开恩。
但这些都不够。
无论是镇国公还是太后亦或者是这些读书人联名请命这不足矣法外开恩。
养心殿内。
永盛大帝也遇到了麻烦。
准确点来说是遇到了压力。
大夏王朝八位王爷亲自上奏要来京都监斩顾锦年。
随时准备出发奔赴京都的公文章程也已经交由礼部现在就看他答应不答应了只要得到了批准八王会立刻入京。
他们入京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要压制民意让朝廷必须给出一个交代。
一个让所有人服气的交代。
这件事情比想象中要严重许多。
永盛大帝明白。
有人。
真的想要顾锦年死。
为此他立刻让人找来苏文景。
面对八王入京之事永盛大帝也的的确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苏文景再度入宫。
得知八王入京的消息苏文景也有些惊讶。
“陛下。”
“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于帝权。”
“于民心。”
“于儒道。”
“若渡过此劫将会有不可思议之事发生。”
苏文景开口。
这是他的看法。
他相信顾锦年能渡过此劫。
可永盛大帝却能明白这蕴含着什么苏文景相信顾锦年不假可他不能再这样下去否则的话惹来了天大的麻烦最终无法收场。
故此永盛大帝立刻派人请来了镇国公。
可镇国公没有来。
一时之间永盛大帝明白了镇国公的意思。
这一劫。
只怕要让顾锦年自己撑过去。
亦或者是。
自己要面临抉择。
一个天大的抉择。
若关键时刻这大夏王朝唯一能帮顾锦年的人只有他一人。
镇国公来与不来的的确确没有任何意义。
想到这里永盛大帝深吸了口气。
“文景先生。”
“去一趟京都大牢。”
“告诉锦年。”
“让他给朕争一个机会。”
永盛大帝开口。
他言以至此。
而后批下八王入京的奏折。
允。
---
---
---
起的太早困到怀疑人生最近三天加起来睡了不到十个小时。
我去补觉了还有一更晚上写。
恩大家应该猜得到。
正气歌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