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大儒自尽,彻底闹大,骂声如海,万人聚京(2/2)
大夏文圣第一百二十一章:大儒自尽,彻底闹大,骂声如海,万人聚京: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此事还轮不到文景先生为顾锦年出面吧?您又不是顾锦年的老师只是先生罢了。”
“什么悟道不悟道?他得圣器难道还不能悟道?我看啊就是在找理由无非就是不敢去孔家家宴怕被人羞辱。”
“之前我还不相信这些事情是真的如今顾锦年做贼心虚我算是彻底明白了。”
“若心中无愧为何不敢去?还要请人替之?可笑至极。”
“悟道?早不悟道晚不悟道?偏偏在这个时候悟道?”
“真当我等是傻子吗?”
回应声响起似乎比之前还要激烈这很不寻常因为出面的人是苏文景清流之首按理说苏文景的名望很高。
他开口了理应不会有这么多声音可大夏王朝内的声音很多。
比之前还要多。
显然是有人不希望苏文景代替顾锦年前往孔家家宴。
孔家要的是圣器。
而不是谁过来。
苏文景来不来无所谓但顾锦年必须要来所以这种声音很强烈必须要顾锦年亲自出面。
这种声音很多。
但苏文景没有给予理会他知道这帮人暗藏什么坏心不过苏文景还是去了一趟顾家和皇宫。
传递出一个信息。
无论如何等顾锦年悟道结束后再说不能因为这件事情干扰到顾锦年悟道。
顾家同意也没有理会这件事情。
永盛大帝也同意这个抉择。
无论如何现在什么都不做让他们去说反正悟道最为重要。
如此连续过了五六天骂声依旧有可的确比之前要弱了很多毕竟顾锦年在悟道从头到尾都没有去回应。
苏文景回应之后也没有任何话说任凭外面人是如何猜测不回应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可就在这件事情逐渐平息下来之后。
一则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也将这件事情彻彻底底引爆。
“孙正楠先生自尽了。”
随着消息传播出去。
整个大夏王朝直接炸锅了。
尤其是江南书院。
当江南书院所有读书人知晓此事后这些读书人彻底坐不住了。
谁能想到在这个时候孙正楠自尽了。
而且孙正楠死后留下遗书一封。
其中内容是对顾锦年的痛斥。
遗书内容洋洋洒洒三四千字先是说明自己这一生所作所为无愧于心只认为自己过于直来直往有些得罪人但这就是自己的品行。
却没想到晚年之时因为自己这个品行惹来天大的耻辱。
身为大儒桃李满天下教书育人辛辛苦苦几十年就因为怒斥了顾锦年几句从而被削去大儒之位。
沦为普通人这让他感到极大的耻辱。
故而痛斥顾锦年尽千字最终也说明自己不愿留在这世上希望天下读书人能为自己讨要一个公道。
而后离世自尽。
孙正楠的死成为这件事情的引爆点原本这件事情已经快平息下来可谁能想到孙正楠竟然会选择自尽呢?
但一时之间有诸多消息传出。
孙正楠被削去大儒才气身体衰败不堪而且因为气火攻心导致有些中风迹象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他本就八十多岁靠着才气滋养肉身如今才气没了身体衰败各种病痛袭来令他叫苦连天。
最终一怒之下无颜于世上吊自杀。
随着这些消息传出骂声如海啸一般袭来。
“顾锦年你不得好死啊。”
“可怜我孙老一世英名为国为民教书育人却抵不过权贵狠辣顾锦年你还是人吗?”
“一两句言论便削人才气这等圣器在你手中我等读书人寝食难安。”
“堂堂大儒晚年不得善终可悲可叹可悲可叹啊顾锦年你身为罪魁祸首你还不认错?”
“无论你有怎样的荣耀逼死大儒你不为人子。”
骂声如海啸一般。
原本平静下来的大夏王朝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毕竟死了一个人而且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
在诸多人眼中看来这就是被顾锦年逼死的孙正楠以自己的死来索要一个公道讨要一个公道。
这群读书人如何不响应?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开始疯狂抨击顾锦年。
而且这一次比之前要凶猛太多太多了。
原因无他之前抨击终究没有闹出人命无非就是顾锦年太凶了一点而且整件事情到底谁对谁错大家都说不清楚。
典型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现在不一样了。
孙正楠死了人都有同情心一个老儒德高望重前半生兢兢业业为民为国晚年就因为争斗一场就算有错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
可最终落了个不得善终自然会引起人的同情与可怜。
这回沉寂了几天的读书人们是彻底坐不住了。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如若这不闹大点的话往后就真的闹不起来了。
骂声如雷。
映照在大夏书院当中。
后山上乌云更加浓厚甚至已经开始电闪雷鸣了。
这是圣罚根据天下读书人的意志所产生的异象。
之前都有些消退的感觉。
可随着孙正楠一死乌云更加浓厚雷霆闪烁而且还传来了一道道声音。
是天下读书人的咒骂之声。
这种声音响彻在大夏书院当中。
苏文景得知孙正楠自尽也不由惊讶他千算万算没想到孙正楠会自尽。
以自己的命为由要让顾锦年遭受如此之罚。
第一时间苏文景离开了大夏书院他要去一趟江南书院去祭拜孙正楠同时想要查一查情况。
只是当苏文景离开大夏书院后。
后山当中。
原本一直在潜心悟道的顾锦年突然被一道道声音打断了。
“顾锦年你不为人子。”
“可怜我孙儒竟然死在你这种人手中他当真是可悲啊顾锦年你还是个人吗?”
“因一念自私害我孙儒葬身于此顾锦年你当真该死啊。”
咒骂声极其刺耳。
使得顾锦年从悟道状态之中醒来。
醒来之后。
周围一片漆黑。
抬头看去乌云遮天电闪雷鸣宛若末日降临一般。
天下读书人的威压在这一刻形成了恐怖绝伦的圣威使得顾锦年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听着一道道声音在耳边响起。
顾锦年大致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只是顾锦年没有理会而是深吸一口气继续潜心悟道。
转眼之间三天过去。
孙正楠之事闹的沸沸扬扬各地大儒皆然写下讣文祭奠孙正楠有些大儒原本是不想参与。
可故人去世难免有些难受故而也痛斥顾锦年一番。
随着这些原本中立的大儒出面一时之间更多的声音响起。
不少人打着为孙正楠请命的由头痛骂顾锦年。
而大夏书院当中。
顾锦年也的的确确陷入了深层次悟道。
这圣人之书他来来回回看了三遍。
明白圣人之道。
可还未有想明白。
很多道理听起来一下子就明白了可要真正悟透却极其之难。
知圣立言。
何为圣意?
谁说的才是对的?
第一代圣人以人礼为主那什么叫做礼?倘若见到小人也要以礼相待吗?
第二代圣人以君礼为主这个君并非是君王而是君子君子远小人也应当如白玉一般不染一丝污秽可有些人也有大义也有君子气节只是因为身份等等原因难道这种就不是君子吗?
第三代圣人以国礼为主国家有气节有君子之礼有大国气概才为王朝但如若一个国家属于温和而治能让百姓吃饱喝这种国家就不算王朝吗?
第四代圣人以儒学为主认为想要造福百姓就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如此一来的话自身的言论才可以被更多人知晓。
出发点是好的但有的读书人没有一官半职可却心系苍生他无法改变什么大局却能帮助每一个他所能帮助之人这种算不算儒者?
圣人的道理太过于深奥有多种意思需要去解释需要阐述。
顾锦年现在就处于‘知’阶段他要给自己一个阐述。
如若只是简单的明白圣人道理。
再去立言这并非是他想要的。
要彻底明白方可立言。
如此关键时刻顾锦年再度从悟道当中醒来。
“坐在这里始终悟不出任何事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我需要感悟更多的感悟否则的话毫无作用。”
这一刻顾锦年明白自己必须要行万里之路才可以明悟许多道理。
独坐此地便会被束缚。
想到这里。
顾锦年起身直接朝着书院走去。
而天穹上的乌云却始终跟着他显得十分可怕。
“顾兄你悟道成功了吗?”
“顾兄出大事了孙正楠孙儒自尽了。”
“顾兄这段时间你千万不要离开大夏书院文景先生有所交代你要是出去了会惹来麻烦的。”
随着顾锦年走出后山一道道熟悉的身影出现他们围着顾锦年。
王富贵江叶舟他们纷纷开口十分关心顾锦年。
“还未悟道成功。”
“我要行万里。”
“悟圣人真谛。”
顾锦年给予回答告知众人自己要做什么随后继续开口。
“此事诸位不要管了。”
“我已经料到这个地步一切都因圣器惹来。”
“诸位的帮衬顾某心怀感恩但这件事情你们不要在参与了否则会给你们带来麻烦。”
顾锦年出声他虽然没想到孙正楠会自尽但也料到这件事情会闹到什么程度。
孔家对自己的圣器势在必得会想尽一切办法争抢圣器。
闹到满城风雨不算什么举国皆知顾锦年都觉得很正常。
只是他心中无愧莫说孙正楠自尽了就算是当日所有大儒自尽他也无惧。
死了就死了。
又能如何?
老而昏聩这种人死不足惜。
“顾兄这”
王富贵开口他想要说什么却被顾锦年直接打断。
“不要参与了。”
“你们参与不了。”
“而且很难帮到我很有可能会带来麻烦。”
顾锦年出声。
态度很坚定。
这件事情闹到这个程度已经差不多了如果王富贵他们再进来参与的话指不定孔家会报复他们。
如若当真如此。
反而对自己来说是麻烦还要去帮衬他们。
倒不是不愿意而是既然知道对方的意图何必自找麻烦?
果然随着顾锦年这样开口王富贵与江叶舟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了。
只是。
就在这一刻。
一道身影快速跑来显得火急火燎。
“大事不好了世子殿下。”
“京都城门外聚集数万读书人从江南郡赶来的说是要让您以命偿命啊。”
随着声音响起。
书院内众人纷纷睁大了眼睛。
“聚集数万人?他们怎么敢?”
“京都之下他们敢这样?”
“这背后肯定有人数万读书人不可能自发前来。”
众人皱眉但也知道这事情彻底闹大了。
数万读书人聚集大夏京都。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而且还要让顾锦年以命偿命这要是闹起来了皇帝都不好解决。
打压这帮读书人?
那保证大夏王朝要闹出更大的事情权贵打压皇权无情?
不打压这帮读书人。
任凭他们这样闹事情只会越来越恶劣。
这手段当真是一波接着一波啊。
“世子殿下你去哪里?”
也就在众人皱眉时却发现顾锦年已经朝着书院外走去了。
“去会一会他们。”
顾锦年开口。
面色平静。
当下众人不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紧接着有人选择跟了过去也有人没有跟过去。
这件事情的确牵扯太大了。
与此同时。
大夏京都内一道道官兵的影子出现朝着北城门外赶往。
数万读书人齐齐穿着丧服他们立在城门之外举着横幅横幅之上更是血书。
要顾锦年以命偿命。
如此浩荡的举动也引来京都百姓纷纷围观。
“顾锦年还我先生命来。”
有人开口大声吼道。
刹那间数万人齐齐跟着怒吼。
其声音震耳欲聋。
穿透了整个大夏京都。
震散天穹之上的白云。
他们一个个露出愤怒之色给人一种顾锦年要是在他们面前他们就要将顾锦年大卸八块的感觉。
可就在此时。
京都上空。
恐怖的乌云浮现。
准确点来说是恐怖的乌云在移动。
大约半刻钟后。
一道身影出现在北城城墙之上。
是顾锦年的身影。
------题外话------
这章是昨天的。
今天还会有两更。